“4月24日0点在乌鲁木齐卖药,10小时后现身烟台审方”——这种药师玩“分身术”的荒诞剧情,正在全国药店真实上演。2025年5月,国家医保局一份公告揭开了行业黑幕:通过对医保结算数据筛查,9563名药师涉嫌“挂证”,波及24个省份的23997家定点零售药店。一夜间,医药圈人人自危,这场针对“影子药师”的剿灭战已全面打响。
一、挂证江湖的“分身术”
药店挂证主要有三种套路:跨省分身,比如药师黄某云同一天在乌鲁木齐和烟台两地卖药,直线距离三千公里;跨市闪现,呼和浩特药师郭某永9点26分在当地售药,2分钟后竟现身包头药房;最普遍的是同城跨店,山西药师李某晚间两小时内在两家药店审方,堪比“赶场明星”。这些把戏能得逞,只因药店为省成本租用药师证应付检查,真药师根本不在岗。按规定,每家药店须配备至少1名签约药师且全职在岗,营业时间必须提供药学服务,但现实中不少药店把执业药师证当装饰品,患者用药咨询时只能面对空荡荡的药师椅。
二、人命关天的致命游戏
挂证乱象背后藏着血淋淋的风险。呼和浩特医保局直接点破:药师不在岗,患者用错药概率暴增。高血压患者可能误服升压药,糖尿病人或混淆胰岛素剂量,这些错误轻则延误治疗,重则危及生命。更恶劣的是扰乱市场——合规药店每月光药师工资就要五六千,挂证药店花几百租个证就能抢生意,劣币驱逐良币。有从业者苦笑:“我们老实雇药师的,反而被笑是人傻钱多。”
医保基金也被啃噬。银川市监管人员透露,部分药店用挂证药师资格套刷医保卡,虚构处方审核流程,把保健品当药品结算,每年蚕食基金超千万。而当患者拿着问题处方找上门,药店两手一摊:“当事药师早离职了。”
三、数据捕手布下天网
2025年监管手段全面升级。国家医保局直接调取全国药店4月医保结算数据,用身份证号锁定异常药师。比如发现某药师同日在多地审方,系统自动标红推送给地方局。银川更绝,在“阳光药店”平台装智能眼——药师每天刷脸打卡,处方审核留痕,一旦某店打卡率不足80%,立刻触发预警。这套系统上线半月就揪出311家异常药店,有药师哀叹:“现在连替身都不敢找了。”
地方整治也各显神通:呼和浩特解除64家药店医保协议,213人吓得主动注销执业证;银川搞“药保联动”,医保和市监联合抄查,药店假药师正演戏呢,两部门执法人员同时进门取证;淮阴区则祭出“四个一律”:挂证药店一律严惩、药师一律清退、拒改的一律关停。
四、深水区的利益链挣扎
为何挂证屡禁不止?药师待遇过低是关键痛点。全国执业药师平均月薪仅4000-6000元,而租证每月能躺赚千元。有药师直言:“药店把我们当销售工具,工资挂钩业绩,不如挂证省心。”
药店也有苦衷。唐山某连锁老板算账:合规药店药师成本占营收15%,挂证店只要5%,“价格战根本打不过”。更隐蔽的是灰色产业链——电商平台公然叫卖“药师证挂靠服务”,中介按年抽成,形成“租证-造假-洗白”一条龙。某地检察院用大数据比对近3000条信息,揪出68组参保单位与注册地不符的药师,可见积弊之深。
五、生死大限的行业洗牌
2025年成了行业分水岭:6月30日是国家医保局勒令各省上报核查结果的最后期限,后续处罚堪称史上最严:挂证药店解除医保协议等于判死刑,涉案药师三年禁业,犯罪者直接进局子。银川已有26名挂证药师被公示,名字打了马赛克也挡不住同行指认,“社会性死亡比罚款更可怕”。
求生欲催生新业态。淮阴区推行“诚信药师”星级评定,服务规范的可获补贴;唐山在751家药店装远程监控,药师审方全程直播;更多药店转向AI审方系统,但政策明确要求:机器可以辅助,真人药师必须坐镇。正如某药企老总感叹:“以前比谁家药便宜,现在比谁家药师靠谱。”
当买药不再靠运气,当药师真正回归专业,这场刮骨疗毒才算没白痛。毕竟老百姓走进药店时,要的不是演员,而是能守护生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