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任何一家某家或某佑门店,总能看到穿西装打领带的经纪人精神抖擞地站在电脑前。可这份表面光鲜的职业背后,越来越多人感叹"干完房产中介整个人都废了"——不是夸张,而是当下中介生存状态的残酷写照。
一、身体被掏空:职业病缠身
干中介的第一道坎是身体扛不住。带客户看房每天爬楼几十层是家常便饭,一站就是三四个小时。腰椎间盘突出成了行业通病,更别提日均超5万步带来的静脉曲张。而为了促成交易,经纪人每天得打上百个电话,慢性咽炎发病率比普通人高三倍,嗓子常年像塞了砂纸。2024年起,深圳等城市不得不把房产中介纳入"新职业病患者重点关注名单",强制配腰托、做喉部检查。但真要治?难。一个刚入行的95后小伙子苦笑:"底薪才2000多,治次喉咙得白干三天。"
二、心理遭暴击:尊严被按在地上摩擦
更伤人的是尊严的消磨。深圳罗湖的祝顺顺本想当中介卖自家房,结果发现行情早已变天。带看十几次,每次客户都甩一句"再降20万我考虑",她只能赔笑脸。有回碰上个投资客,翘着二郎腿说:"你这房子现在不卖,明年就等着腰斩吧!"气得她躲厕所哭完还得递名片。广州番禺的罗迪曾是银行白领,现在被新人叫"阿姨"不说,门店考核时还得帮同事作弊,"当年穿高跟鞋在陆家嘴谈基金,哪想到现在穿磨脚皮鞋陪人看老破小"。
三、收入断崖跌:开单比中彩票难
中介最怕每月15号。深圳龙华一家门店店长掏出手机给我看数据:5月全店6个人,总业绩8600块——靠租掉两套农民房的分成。而在2021年,同个地段中介月入三万很平常。如今全国超20%中介门店倒闭,活着的也如履薄冰。有经纪人三个月没开单,只能白天跑滴滴,晚上回门店打卡。即便有固定底薪的经纪人占比提升到41.4%,但多数人底薪也就2000-3000元,不够付合租房的租金。
四、突围者生存:要么转型要么消失
真干废了吗?有人躺平,却也有人杀出新路。沈阳90后经纪人不拼体力拼脑洞,专拍"砍价狠人"短视频:把房东300万的房砍到200万,分析得头头是道,粉丝暴涨后客源不断。南京宝妈经纪人深耕学区房政策,自己孩子当"道具",家长看了视频主动找上门。更精明的直接让AI打工:用数字人24小时直播筛客,自己只谈意向客户,月业绩翻倍。这些"超级个体"证明:当行业从信息贩子转向服务专家,会动脑的经纪人才有活路。
说到底,中介行业的暴利泡沫破了,留下的是身体透支、收入锐减的疲惫身影。但真正废掉的不是人,而是那个靠忽悠赚快钱的旧模式。当带看房不再只为开单,而是帮客户解决痛点;当西装不仅是包装,而是专业服务的铠甲——这个职业才能从"废人修罗场"变成值得坚守的赛道。洗牌很痛,可阵痛后活下来的,才是真正的地产摆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