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取消了哪些对华相关经贸限制
2025-07-04

4427a6fdddb0031d99bd70bf660da61e_e7f01c9e565fa3cec687e8ac725644c5733239d8.png


美国取消了哪些对华相关经贸限制措施

 

一、三大关键领域限制解除

美国商务部近日正式通知全球三大芯片设计软件供应商——新思科技、楷登电子和西门子,解除了它们向中国出口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的限制。这意味着这些企业在中国开展业务不再需要申请政府许可,相关服务已全面恢复。这一决定直接扭转了5月底实施的禁令,当时美国以“军事最终用途风险”为由切断了全球超过70%的EDA软件对华供应。

 

乙烷出口限制也同步解除。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撤销了5月底对乙烷出口中国的许可要求,允许美国能源企业直接向中国出口。政策调整后,此前滞留在墨西哥湾沿岸的至少8艘乙烷运输船已重新启航驶往中国,预计7月内出口量将恢复至正常水平(约24万桶/日)。这对中国化工企业形成重大利好——以卫星化学为例,其98%的乙烷原料依赖美国进口,此前因禁令一度面临停产风险。

 

飞机发动机贸易同样迎来转机。中国商务部发言人7月4日证实,美国已恢复飞机发动机等产品对华出口。这一措施回应了美国企业的强烈诉求,避免因持续限制导致航空制造业供应链断裂。

 

二、背后是中美谈判的突破

这些政策松动源于6月27日达成的“伦敦框架”协议。该协议确立了一个核心原则:中方依法审批对美国稀土出口,美方则取消对华技术限制。这种“稀土换技术”的互惠安排,是两国半年多博弈形成的战略平衡。谈判初期曾因半导体市场准入问题陷入僵局,直到中方创新性地将稀土出口审批与美方技术解绑挂钩,才打开局面。

 

此次突破并非一蹴而就。它建立在今年5月12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的基础上,当时美国已将中国商品报复性关税从125%降至10%,中方也相应解除稀土出口限制等非关税措施。日内瓦共识确立的争端解决机制,为后续谈判提供了制度保障。

从执行节奏看,双方展现出务实态度。美方采用分阶段解禁方式,首轮清单在7月中旬公布;中方则强调“依法审批”原则,明确不会为履约降低环保与安全标准,既回应了国内产业界关切,也打消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可能放松资源管控的猜测。

 

三、未解难题与未来挑战

尽管限制措施有所放宽,美国仍保留部分关键壁垒。在关税层面,10%的基础关税尚未取消,结合此前措施,中国商品总体仍面临约30%的加征关税,远高于美国对其他贸易伙伴的税率。在技术领域,14纳米以下先进制程半导体设备、AI芯片等高端技术出口限制仍未松动,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继续禁止向中国出售尖端半导体设备。

 

政策反复风险依然存在。美方设置了“终端用户核查机制”,要求中国企业承诺进口设备不用于军事用途,反映出对技术优势流失的深度焦虑。美国国内政治因素也是潜在变数——协议公布后已有议员联名要求对“技术让步”进行国会审查,类似2024年4月美方单方面提高关税导致日内瓦共识部分条款搁浅的情况可能重演。

 

中国企业正加速构建抗风险能力。卫星化学已启动与中东供应商的乙烷采购谈判;芯片企业则通过自主研发提升技术自主率。这些举措表明,中国产业界在欢迎开放合作的同时,对“脱钩”风险保持着清醒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