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0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一项震惊行业的整治结果:全国范围内共查处31,287名执业药师存在"挂证"行为,涉及药店超过2万家。这是我国药品监管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执业药师专项整治行动。
一、"挂证"乱象触目惊心
所谓"挂证",就是执业药师将资格证书注册在药店,但实际并不在岗履职,药店每月支付几百到上千元不等的"挂靠费"。这次查处的3.1万名"挂证"药师中:
• 最夸张的"证王":广东一名执业药师竟然同时在12家药店"挂证",每月躺着收钱1万多元。
• 最远的"距离":山东某药店的"在岗"执业药师,实际上长期在国外生活,从未到店工作。
• 最假的"考勤":河南一家连锁药店的20家分店,全部使用同一名药师的指纹打卡,而该药师本人正在老家带孙子。
国家药监局副局长在发布会上痛心地说:"这些'影子药师'拿着资格证却不履职,把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当儿戏!"
二、查处手段科技感十足
这次专项整治用上了不少"黑科技":
1. 人脸识别打卡系统
全国药店强制安装带人脸识别的执业药师在岗打卡系统,必须本人每天刷脸4次以上。
2. 大数据交叉比对
通过医保刷卡记录、监控视频、手机定位等数据,分析药师真实在岗情况。比如某"药师"的医保卡显示他同时在两家医院看病,却"神奇"地在药店打卡成功。
3. 群众举报奖励
设立24小时举报热线,查实后最高奖励5万元。有药店员工因为举报老板"挂证",拿到了3万元奖金。
三、处罚措施严厉空前
根据违规情节轻重,处罚分为三个档次:
1. 对药师的处罚
• 3年内不得重新注册(2.1万人)
• 吊销资格证书(8,900人)
• 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287人)
2. 对药店的处罚
• 罚款5-10万元(1.2万家)
• 停业整顿3个月(6,500家)
• 吊销经营许可证(1,200家)
3. 对挂证中介的处罚
查处了37家专门从事"挂证"中介服务的公司,负责人全部列入行业黑名单。
四、"挂证"背后的利益链
记者调查发现,"挂证"已经形成完整产业链:
1. 考证培训
某些培训机构打着"包过""挂靠无忧"的旗号招生,学费高达3万元。
2. 中介服务
专门网站明码标价:初级证800元/月,中级证1200元/月,还提供"全套注册材料"。
3. 药店刚需
按规定每家药店必须配备执业药师,但很多小店养不起全职药师,只能"租证"应付检查。
五、用药安全风险巨大
"挂证"最直接的危害就是患者用药安全无法保障:
• 抗生素滥用:没有药师指导,很多顾客随便买抗生素,导致耐药性增强。
• 药物相互作用:一位老人同时服用5种药,因为没有药师审核,差点引发肝肾衰竭。
• 假药流通:某药店售卖假降压药,因为没有药师把关,卖了3个月才被发现。
北京某三甲医院药学部主任说:"执业药师不在岗,就像没有厨师的饭店,迟早要出事。"
六、长效机制正在建立
为防止"挂证"死灰复燃,国家药监局推出三项措施:
1. 电子证照溯源
每位执业药师生成唯一电子身份码,扫码即可查验证书真伪、在岗记录。
2. 人脸识别常态化
全国药店必须安装带活体检测的摄像头,确保药师本人每天在岗。
3. 信用联合惩戒
"挂证"药师和药店将被纳入诚信黑名单,影响贷款、出行等方方面面。
国家药监局表示,下一步将重点整治互联网药店"挂证"问题,并推动《药师法》立法进程,从根本上解决执业药师地位和待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