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标准《GB 18401 - 2010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婴幼儿纺织产品必须符合 A 类要求且标明 “婴幼儿用品” 字样,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至少需符合 B 类要求。但实际情况却令人咋舌。记者根据网络平台地址,来到江苏南通。直播间工作人员直言,他们宣传的 “匹马棉” 并非真正的匹马棉,只是为了吸引流量。因为匹马棉属于高品质棉花品类,而商户算准了普通消费者不会为一件床品花费检测费去较真,所以即便不是真的,也能通过模糊表述蒙混过关。
纺织品的支数是衡量纱线细度的关键指标,数值越大,纱线越细、面料越细腻,这也是消费者选购四件套时的重要参考。市面上常见的床上纺织用品支数多在 30 支到 80 支之间,且普通消费者很难凭肉眼判断支数真伪。于是,一些直播间为抬高产品身价、获取更多利润,直接将产品宣传为 “100 支”。
类似情况在浙江嘉兴八泉村的云悦家纺也有发生。在一场面向老年人的私域直播中,主播宣称产品是长绒棉,支数能达到 50 支。但工作人员却向进货的记者透露,这只是吸引老年人下单的噱头,实际材质并非长绒棉,支数也只有 40 支。
为探寻这些以次充好四件套的源头,记者来到海宁市。在家纺产品市场,很多床上用品四件套的水洗标和吊牌都标注着 100 支、120 支乃至 170 支等明确支数。表面上看似品质优良,可当记者深入追问,部分商家承认这些都是忽悠人的,通常都是往高了标。这种虚标支数的现象在电商销售平台已成为公开的秘密,普通产品通过虚标支数,就能卖出高价。
不仅支数造假,产品类别和材质也存在诸多问题。在南通一家名为柏焰家纺的实体店,记者打开一款标明 “A 类” 的四件套床上用品塑料包装,一股刺鼻气味扑面而来。销售人员坦言,这款产品掺有化纤,所谓 “A 类” 标签是商家自贴,根本不属实。在豫鑫家纺店,一款批发价仅 95 元、年销 20 多万件的四件套被宣称为 “全棉磨毛”,但实际含 35% 化纤,商家通过降低成本,再贴 “全棉” 包装进行宣传,即便单价低,也能凭借网络销量赚取可观利润。
国家标准《GB/T 29862 - 2013 纺织品 纤维含量的标识》规定,含有两个及以上且纤维含量不同的制品组成的成套产品,或纤维含量相同但每个制品作为单独产品销售的成套产品,每个制品上应有各自独立的纤维含量标签。但对于不标明化纤含量的虚假标签,销售人员毫不在意,甚至直言能提供 “全棉” 检测报告来蒙骗消费者。工作人员还向记者算了笔成本账,一套床品 8 米布,若是 100 支的产品,光面料就需 300 多元,市场上低价的四件套根本不可能是 100 支的产品。
记者还发现,部分四件套无厂名、厂址、联系方式等信息,商家称这种 “三无” 状态是为方便下游客户售卖假冒伪劣产品时,进行换标签、换水洗标等操作,从而实现虚假宣传。南通家纺市场部分辅料店更是主动为客户出谋划策,提供欺骗性销售建议,助力伪劣四件套以假乱真。部分辅料店工作人员称,冒充 A 类标签很抢手,还能配合客户提供假检测报告,并当场展示伪造样例。这些假检测报告上,委托单位、地址、样品信息、测试结果一应俱全,甚至附上二维码 “佐证” 真实性,足以以假乱真。
在南通诗锦家纺,厂区环境脏乱,床品直接铺地,儿童被随意堆放,却全贴着 A 类标签。负责人表示,为多挣钱,无论材质、类别如何,都会给产品打上 A 类标签。他们还将纯化纤产品标成 “木棉皱皱纱”,营造棉质产品的安心感。若消费者询问材质,直播间主播会忽悠说是 “从木棉树里面提炼的一种纤维制成的”,而网络百科都查不到实情。仅 “木棉皱皱纱” 四件套,该企业年销量就超 30 万件,更有甚者,直接将其包装成 “长绒棉” 销售。在南通百宏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和名为 “源代码” 的公司,工作人员也直言,他们生产的所谓高品质、高端四件套,基本都是吹嘘出来的。
事件曝光后,9 月 22 日凌晨,浙江省海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情况通报,称 9 月 21 日晚央视财经频道报道海宁市流通领域有关经营主体经销的床上用品 “四件套” 存在虚标支数情况后,该局联合相关部门连夜对涉事经营主体开展现场检查,针对涉嫌的违法行为开展立案调查。同一天上午 9:15 分,江苏省南通市场监管局也发布情况通报,市、区两级市场监管、公安部门已对 9 家涉事经营主体调查取证,抽样检测产品 67 批次,先行登记保存、查封扣押涉案物品 7389 套 (件) 。后续,相关部门将深入核查,依法从严从快处理,以规范家纺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此次央视曝光事件,给消费者敲响了警钟,也让人们对直播间产品质量有了更多思考,期待市场监管能进一步加强,还消费者一个放心的购物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