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转让平台的交易数据显示,每年国庆过后,酒店投资人的目光开始转移,市场上却悄然浮现真正的“黄金机会”。
“去年11月,我以年初报价的六折接手了一家经营不善的酒店,现在想想,这个决定太值了。”酒店投资人冯先生分享他的经验时说道,“不是因为酒店不好,而是原业主撑不下去,又恰逢年底无人问津,我才捡了这个漏。”
据酒店转让平台指点网统计,每年国庆后酒店转让交易进入淡季,很多投资人进入十月后就不怎么关注物业项目了。而这恰恰是敏锐投资者“捡漏”的绝佳时机。
01
市场现状:酒店拍卖激增,流拍成常态
当前酒店拍卖市场呈现明显的“被动甩卖”特征。截至2025年8月底,全国422个拍卖项目中仅成交27个,成交率不足7%,这意味着超九成酒店难以出手。
高星酒店流拍现象尤为普遍。如三亚某度假酒店(3.6亿)、银星大酒店(1.99亿)等均未成交。部分酒店需大幅降价才能处置,如南宁富满地大酒店经31次法拍,从4.62亿元降至1.28亿元才最终成交,降幅约3.34亿元,近乎3折。
这一趋势在今年第三季度尤为明显。仅7月和8月两个月,中国酒店市场拍卖价格在千万元以上的酒店项目就有163个,成功交易10个。而上半年千万元级酒店项目共259个,成功交易17个。
02
最后一个季度:为何是捡漏最佳时机?
酒店转让平台指点网观察到,每年国庆后酒店转让交易迎来淡季,很多酒店投资人进入十月以后就不怎么关注物业项目了。这一现象背后有两大主要原因:
春节装修空档期是主要顾虑。大部分投资人不愿意在最后一个季度接手酒店,因为接手后需要重新装修,而装修正好赶上春节放假,差不多有一个多月浪费酒店经营时间。
资本对酒店业的投资逻辑正在发生变化。过去看重的不动产保值和稳定现金流优势正在减弱:二三线城市酒店资产价格出现下滑,而激烈竞争也使收益波动加剧。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亚太地区酒店投资额同比下滑23%,中国市场交易额虽达7.44亿美元,但同比仍有明显下降。在这种背景下,急于回笼资金的酒店主往往在年底大幅下调转让费。
03
残酷现实:三成酒店永远转不出去
指点网的统计显示,市场上至少30%的酒店,因为租金太高,永远转不出去,最终只能走回收设备、弃店这条路。
这些酒店面临的困境十分严峻。杭州一家酒店转让三个月没成功,老板干脆不要了,直接把店还给了业主。那家店900平米,30间客房,月租金要6万。
类似情况在长沙、厦门等地也有发生。岳麓区一家1000平米的酒店,28间房,月租金4万,挂了半年没人接盘,最后设备当二手卖了,酒店同样还给了业主。
租金压垮了酒店。如厦门那家店,月租10万,49间房。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房价上不去,加上人工、水电、耗材等成本,经营难以维系。
04
如何识别真正的“捡漏”机会?
在酒店转让市场,不是所有低价都是“漏”。成功的捡漏需要精准的眼光和判断力。目前成交的项目中,1000万-5000万元的中小资产占比颇高。
这类资产优势明显:位置往往不差,可能在热门商圈、景区周边;产权清晰,减少收购风险;改造难度小,资金与时间成本可控。
与大型酒店相比,其运营灵活,能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投资者投入相对少,回收成本周期短,即便市场波动,抗风险能力也更强。
真正的“捡漏”机会往往具备三个特征:位置优越但经营不善、产权清晰无隐藏债务、改造成本可控且市场潜力大。
05
成功捡漏的策略与注意事项
对于希望在最后一个季度捡漏的投资者,除了关注价格,还需考虑以下几点:
与业主谈判租金是关键。指点网建议,酒店主可以考虑和业主谈分成模式,降低固定支出,风险共担。在酒店转让无望的情况下,房东也更愿意在租金上做出让步,这为投资人创造了与房东“捡漏”物业的好时机。
警惕存在潜在风险的酒店。部分待拍卖酒店可能存在债务纠纷、法律诉讼、产权瑕疵等情况。如三亚玛瑞纳酒店,涉及一笔逾8.7亿元的债务,其所属的三亚大兴集团有限公司存在债权债务纠纷,使买家担心后续问题。
关注消费趋势变化。当下消费者需求已从“面子消费”转向“质价比优先”。成功捡漏后需要打破传统住宿边界,通过业态融合创造新的盈利模式。
酒店行业从来不是“躺赚”的行业,以前不是,现在更不是。未来的酒店资产市场将呈现两种分化趋势:存在严重问题的大型资产可能持续流拍,直至价格调整至合理区间;而特色鲜明、适合改造的中小型资产将更受市场青睐。
那些位置好、有特色、能适应新需求的酒店资产,即使短期陷入困境,也会被新玩家接手,通过改造和创新重获新生。
长按图片关注公众号
每天酒店新闻和物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