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彭占利 侵删

01
当互联网巨头开始“下场”做酒店
到目前为止,酒店圈被三条新闻震惊:
腾讯马化腾以个人名义投资酒店项目,打造“数字度假酒店”;
京东正式上线酒店预订业务,打出“先住后付+会员积分互通”的新玩法;
美团自创“李白酒店”品牌,宣布要颠覆中端市场。
看似无关的三件事,其实指向同一个趋势——
互联网巨头,正在重塑酒店行业的底层逻辑。
他们不再只做流量入口,而是要直接切入住宿场景,掌握从“预订—体验—复购”的全链条控制权。
对于传统酒店而言,这或许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
02
“围城”效应:互联网巨头的三重包围
互联网巨头的入局,不只是抢市场,更是“筑墙”。它们正在用三种方式,围住传统酒店的生存空间:
1.数据围城:谁掌握数据,谁就掌握未来
腾讯、京东、美团都有庞大的数据体系。他们知道:
谁要出行;
谁偏好哪种房型;
谁愿意为体验付溢价。
然后,用算法推送、动态定价,让酒店被迫随平台“走价”。
传统酒店的痛点在于:
住客数据被平台截留;
无法复购留客;
只能不断“买流量”。
从某种意义上,酒店正在为算法打工。
2.品牌围城:“李白酒店”的背后逻辑
美团不再满足“卖别人的房”,而是要自己造品牌。
“李白酒店”就是个信号——它通过流量反哺品牌,用供应链降低成本,用数据提升入住率。
未来,当顾客打开美团,看到“李白酒店”的同时,也许就再也看不到你的酒店了。
这不是流量竞争,而是品牌替代。
3.模式围城:京东玩的是生态,而不是客房
京东的逻辑更简单:“住酒店”只是会员生态的一环。
它打通了电商、积分、信用支付体系,让消费者在一个闭环中“无感切换”:买商品 → 积分 → 住酒店 → 再消费。
而很多酒店还停留在:会员折扣、送早餐、积分换房。
差距,不在房间,而在“思维方式”。
03
传统酒店的“破局三步法”
面对“围城”,恐惧没用。唯一的出路,是重建自己的护城河。
1.重建直连用户的能力
平台带来流量,但也带走关系。真正的未来,是掌握用户心智。
建立会员体系,让数据留在酒店;
运营社群、朋友圈、小红书内容矩阵;
用“短视频+私域活动”形成稳定复购。
OTA卖的是“间夜”,酒店卖的,是“关系”。
2.让价格战,变成价值战
互联网巨头可以打价格,但他们做不到——在服务中传递温度。
酒店要做的,不是比便宜,而是比体验:
1、产品升级:优化床品、早餐、香氛;
2、服务升级:建立会员专属礼遇;
3、文化升级:强化“城市记忆”与“场景体验”。
当别人卷价格,你去卷“体验”,价格就不再是天花板,而是“门槛”。
3.用机制驱动业绩,而不是靠吼
互联网赢在算法,酒店赢在团队。
真正高效的酒店,不靠“拼命干”,靠“科学激励”。
建议管理者:
设计能激活员工的薪酬体系;
让绩效考核对齐利润目标;
形成“目标分解—执行跟进—结果复盘”的闭环。
当机制运转顺畅,酒店的效率才能倍增。
04
写在最后:围城之中,仍有出路
腾讯、京东、美团,都可以进军酒店,但他们永远替代不了——人与服务的温度。
酒店的核心,不是算法,而是“体验”。
这场战争的胜负,不在流量,而在心智。
文章仅是作者个人观点,不应作为投资依据。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部分文章是网络作者投稿发布,版权归投稿作者所有。作者应对文章及图片的真实性及版权负责。一旦因此引发版权纠纷,权利人提出异议,指点网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内容。侵权责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担,如由此造成指点网损失,投稿者应承担赔偿责任。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135-3041-87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