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原创 阿斯软装美学 侵删

做乡村酒店投资,有两个环节直接决定项目成败 —— 选址和土地房屋合作。前者是 “找对地方”,后者是 “理顺关系”,少了哪一步都不行。今天就把这两件事拆解开,给想入局的朋友讲清楚。
第一步:投资选址,6 个条件锁定 “潜力股” 村落
选址就像给种子选土壤,选对了才能生根发芽。很多人觉得 “乡村嘛,有山有水就行”,但真正能做成优质乡村酒店的地方,得同时满足这 6 个条件:
1. 交通:高速下来半小时,别让游客 “在路上崩溃”
现在城里人去乡村度假,最怕 “路远又难走”。理想的村落,最好在高速出口半小时车程内 —— 周末短途游的家庭,不用开太久车;远道而来的游客,也能快速抵达。要是藏在深山里,开两小时盘山路才能到,哪怕风景再美,也会把一半游客挡在门外。
2. 村落:选 “独立村”,才有 “世外桃源感”
别选那种和城镇连在一起的村子,要找 “独立村落”。这种村子有自己的边界,能避开城市的喧嚣,游客住进来才会有 “逃离日常” 的感觉。而且独立村落空间完整,方便规划农事体验、民俗活动,不会被周边的商品房、工厂破坏氛围。
3. 文化:古村 + 老房子,自带 “乡愁滤镜”
“新村子” 不如 “老村子” 值钱。优先选有历史的古村,村里有百年老房子、老槐树、老戏台最好 —— 这些老物件是 “活的乡愁”,游客住进来能摸到历史的温度。比如浙江的篁岭,就是靠明清古村的建筑特色,成了网红打卡地,比新建的 “仿古建筑村” 有吸引力多了。
4. 空置率:70%-80% 空置房,改造才 “省事”
村里要是住满了人,改造时要一户户协调,难度大还容易起矛盾。空置率 70%-80% 的村子刚好:既有足够的老房子可改,又不用跟太多村民打交道。比如北京山里寒舍,就是选了个空心化的古村,一口气改了几十套老宅,效率特别高。
5. 风景:青山绿水是 “基础配置”
这一点不用多说,但要注意 “风景不是唯一”。最好是 “有山有水有层次”,比如村前有小河、村后有竹林,或者能看到梯田、云海 —— 这样游客不管是在房间里喝茶,还是在村里散步,都有景可看,随手拍张照都能发朋友圈。
6. 基层:“两委” 给力,事儿能少走弯路
村里的 “两委”(村党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要是有凝聚力,负责人说话管用,后续的土地流转、房屋租赁会特别顺畅。反之,要是村干部没号召力,村民意见不统一,项目很可能卡在 “协调环节”,拖个一年半载都动不了工。
第二步:土地与房屋,用 “租赁模式” 实现双赢
选好址后,接下来要解决 “最敏感” 的问题:土地和房屋怎么拿?现在主流的做法是 “租赁”,而不是 “买断”,这种模式能让农民和开发公司都安心。
农民:闲置资产变 “摇钱树”,还能家门口上班
对农民来说,老房子空着也是落灰,土地种粮食收入有限。通过租赁:
拿租金:把闲置房屋租给开发公司,每年能拿到稳定的租金,而且租金会根据市场情况调整,不会一直不变;
土地增值:土地流转给公司后,会用来种水果、搞采摘园,或者建停车场、游客中心,比自己种庄稼赚得多;
家门口就业:村里成立旅游合作社后,农民可以去酒店当服务员、厨师,或者负责农事体验项目,一个月能挣几千块,还能照顾老人孩子。
江西有个古村,村民把老房子租出去后,每年光租金就有 2-3 万,加上在酒店上班的工资,家庭年收入比之前翻了三倍。
开发公司:降低成本,还能获村民支持
开发公司不买断土地房屋,好处也很明显:
少花钱:不用一次性拿出巨额资金买地买房,能把钱花在刀刃上 —— 比如给老房子装地暖、配五星级卫浴,提升住宿体验;
低风险:租赁期限灵活,要是后续市场变化,也能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不会被 “固定资产” 绑住;
获信任:明确 “房屋权属不变,租赁期满归还”,村民不用担心 “房子被占了”,会更配合改造。比如有的公司改造前,会跟村民签详细合同,连 “老物件怎么保护”“改造时能不能进家” 都写清楚,矛盾自然少。
关键原则:权属不变,合同透明
所有改造都在原有宅基地上进行,房子还是村民和村集体的,租赁到期后,村民可以自己住,也能再租给别人。开发公司和村民签的合同,会明确租金支付方式、租赁年限、双方责任,甚至会经过村集体盖章见证,确保没人 “吃亏”。
文章仅是作者个人观点,不应作为投资依据。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部分文章是网络作者投稿发布,版权归投稿作者所有。作者应对文章及图片的真实性及版权负责。一旦因此引发版权纠纷,权利人提出异议,指点网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内容。侵权责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担,如由此造成指点网损失,投稿者应承担赔偿责任。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135-3041-87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