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携程酒店程长营 ,作者王圣祥 侵删

前言
FORWORD
在酒店行业的赛道上,很多单体酒店老板常由于系统经营思维、标准化流程的缺失,面临来自经营、管理和线上运营的重重挑战。当成本上涨、客流波动时,这种弱势更加显著,甚至对酒店口碑和复购产生不良影响。
相对比,连锁酒店通常具有专业运营团队,其产品和服务也更有竞争力。在这一冲击下,单体酒店订单量被越拉越远,业绩压力骤增。今天将分享如何低成本实现产品和服务升级,快速走出“低价低质”的怪圈。
“Chapter 01”
低成本产品升级:
从“将就住”到“住着舒服”
酒店的核心竞争力,藏在客人触手可及的细节里。对寻求升级的酒店而言,无需执着于“大工程”,聚焦高频接触的软装与实用物件,反而能花小钱办大事,让客人直观感受到档次提升。
1.客房走廊地毯:局部焕新,消解“陈旧感”
多数老酒店的地毯使用五六年后,会出现边缘起球、缝隙藏灰、入口处磨损等问题,客人一进门便会察觉“老旧感”。
无需全部更换,可挑选同色系、高密度的短绒地毯,仅更换走廊、房间入口、床边等高频踩踏区域。这类地毯耐磨易清洁,单平米成本不到40元,更换后不仅能消除“粘脚”“藏污”的不适,还能让客房瞬间显得干净清爽,第一印象直接加分。
2.墙面装饰:焦点修补,提升“精致度”
酒店的壁布会因潮湿翘边、被烟头烫出小破洞,或涂料局部褪色,虽不影响使用,却透着“粗糙感”。
可选择性价比高的无纺布壁布,优先挑选浅米、淡灰、浅杏等低饱和色——既耐脏又能放大空间感,重点修补卧室床头、客厅沙发背景墙等视觉焦点区域。相比刷乳胶漆,壁布质感更高级,单平米成本仅25-35元,能让客房从“出租屋感”蜕变为“高档酒店”,甚至激发客人拍照发圈的意愿,形成自发传播。
3.布草配置:材质升级,筑牢“舒适感”
布草是睡眠体验的核心,不少酒店的床单虽清洁达标,但面料偏硬、洗后起球,枕头软硬度单一,难以适配不同客人需求。
可将床单、被套升级为60支精梳棉材质,柔软亲肤且耐洗不变形,单套成本仅比普通布草高20元左右;枕头换成“软硬双芯”款,一面荞麦壳支撑颈椎,一面羽绒芯柔软贴肤,满足多样睡眠习惯。客人一夜安睡后,对酒店的好感度会大幅提升,甚至会主动询问布草购买渠道。
4.高频实用物件:细节优化,凸显“用心度”
晾衣架与烧水壶和吹风机等这类小物件,更能体现酒店档次。传统晾衣架易损坏、质感差,每个增加5元左右的成本可更换为高质量晾衣架,既整洁又实用;普通烧水壶常因水垢堆积显得脏污,可选用304不锈钢材质、带自动断电保护的款式,壶身印上酒店LOGO,搭配独立防尘杯盖,单只成本50元以内,客人接水时看到干净的壶体与细节设计,会直观感受到酒店的用心。
这些升级看似“小打小闹”,却精准击中客人对“干净、舒适、有质感”的核心需求。且单间客房改造成本能控制在500元以内,无资金压力,却能让产品力实现“质的飞跃”,从细节处积累口碑。
Tip:
产品升级后,需同步完成OTA优化:
1.重新拍摄平台照片:光线首选上午10点/下午3点的自然光,同时打开所有灯光,保持客房通透亮堂;用45度角拍摄客房,展现空间大小与核心设施;细节凸显升级亮点(如60支棉床单、柔软地毯),让客人感觉“住在这里很舒服”。
2.修改房型信息描述:从房型名称、特殊说明、非房产品等方面突出酒店卖点,让客人清晰知道“住进来会获得什么体验”。
“Chapter 02”
补齐人员短板:
问题诊断+培训优化
随着客流减少,前台话术生硬、保洁标准不易、服务响应迟缓等隐性问题被逐一暴露。如何用最低成本补齐人员短板,直接决定了酒店能否在淡季积蓄力量,为旺季翻盘打下基础。
第一步:先诊断,找准人员问题核心
不要急于决定“培训或更换”,先通过两个维度摸清问题:
■ 客诉溯源:
整理近1个月的差评与投诉,统计高频问题——是“前台响应慢”、“保洁清洁不彻底”还是“员工不清楚酒店服务项目”。比如发现80%的差评集中在“客房卫生”,就说明保洁标准不统一,而非人员能力问题。
■ 现场观察:
随机抽查前台接待流程、保洁打扫过程,看是否存在“流程漏洞”,比如前台没有“房型卖点话术手册”,保洁缺少“清洁 checklist”,导致服务全凭个人经验,时好时坏。
通过诊断会发现,多数酒店的人员问题并非“人不行”,而是“没标准、没方法”,此时培训远比更换更高效。
第二步:针对性培训,聚焦“高频场景”
淡季客流少,正好有时间组织集中培训,无需复杂课程,围绕客人接触最多的3个场景做“实战化训练”即可:
■ 前台会“说”卖点:
把OTA页面里的升级亮点(如60支棉布草、双芯枕头、壁挂晾衣架)整理成“话术卡”,要求员工熟练说出“60支棉比普通布草柔软30%,洗20次也不变形”,并模拟客人提问做角色扮演,考核通过才能上岗。
■ 保洁懂“按标”清洁:
将OTA拍摄的客房美图打印出来,制定“清洁标准清单”,明确“地毯边缘无毛发、床单边角对齐床头、卫生间镜面无水印”等10项核心要求,每天下班前抽查3间房,达标者给予50元/周的绩效奖励。
■ 客房服务能“快”响应:
规定“客人需求10分钟内回应”,比如客人要充电器,前台需立即找到并送到房间,而非让客人等待,通过“模拟需求响应”训练,提升员工的服务效率。
第三步:灵活优化,不搞“一刀切”
若培训后仍有员工达不到标准,可按“先调岗、后优化”的原则处理:比如前台沟通能力弱,但做事细心,可调整到后勤负责布草盘点、物资管理;若新人学习能力强、服务意识好,可安排“老带新”,让其快速上手核心岗位,避免盲目辞退导致人力成本浪费。
通过“诊断问题—精准培训—灵活优化”补上人员短板,再配合OTA平台的专业展示,能让客人“线上看到吸引力,到店体验好服务”,有助于减少淡季流失、积累服务口碑。
“Chapter 03”
淡季营收核心逻辑:
先抓产量,再提利润
进入酒店淡季,许多经营者陷入两难困境:维持价格但出租率持续低迷,降价促销又担心收入难以覆盖成本。其实,这种焦虑的根源,是对酒店经营的核心逻辑存在认知偏差——淡季破局的关键,从不是固守单价,而是用“产量思维”撬动流量与利润的正循环。
酒店经营的本质,是通过高效运营实现“产能变现”:只有客人完成消费、资金到账,才能真正转化为营业额;而稳定的订单量也带动流量的提升,再通过优化评价、房型设置等措施提升转化,形成新的订单增量,这才是酒店运营的健康闭环。
淡季需建立起“先保产量、再谋利润”的经营逻辑:用产量换流量,用流量换增量,再逐步通过精细化运营提升单客价值,才能让每一间房都发挥最大价值,无论淡旺季都实现稳健盈利。
文章仅是作者个人观点,不应作为投资依据。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部分文章是网络作者投稿发布,版权归投稿作者所有。作者应对文章及图片的真实性及版权负责。一旦因此引发版权纠纷,权利人提出异议,指点网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内容。侵权责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担,如由此造成指点网损失,投稿者应承担赔偿责任。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135-3041-87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