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则消息在国际上传得沸沸扬扬:特朗普政府正紧锣密鼓地筹备一次特殊访华行程,准备带上数十名美国企业CEO组成"豪华商业团",计划今年晚些时候来北京谈生意。这架势和他五月中东之行如出一辙——当时三十多位商界大佬跟着他去了沙特,一口气签下超过2万亿美元的合作项目,从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到战斗机零件生产,场面震撼。
商业大佬云集的"空中董事会"
据说这次随行名单星光熠熠,特斯拉的马斯克、英伟达的黄仁勋这些科技巨头都可能现身。他们各有各的算盘:英伟达急着想在中国卖高端AI芯片,摩根大通盘算着金融市场的准入机会,页岩油商们则眼巴巴盯着上千亿的能源订单。白宫内部消息透露,整个筹备工作已进入实质阶段,总统专机俨然要变身"空中董事会",政治博弈先放一边,合同签字的闪光灯才是重头戏。
中方回应:依法审批,期望相向而行
面对美方释放的信号,中国商务部近日给出了清晰回应。发言人的话简明实在:在两国元首通话共识指引下,双方经贸团队已在伦敦完成了第二轮谈判,最近又确认了框架细节。重点来了——中方会对符合条件的管制物项出口申请依法审批,同时"期望美方相向而行"。这短短八个字意味深长,既点出对等原则,也暗示美国承诺的放宽限制还没完全落地。
特别在稀土问题上,中方的态度更显分量。要知道中国掌握着美国78%的稀土进口,每架F-35战机就要消耗417公斤稀土材料,五角大楼三成军工供应链卡在中国手里。澳大利亚智库测算过,美国重建自己的稀土供应链至少需要五年,可企业库存只够撑18个月。所以商务部的回应始终紧扣"依法审批"四个字,即便美企提交申请,也得经过严格的技术审查和终端用户核查。
诚意比阵容更重要
特朗普团队筹备访华的动作,确实释放了美方想寻求合作的信号。有观察人士注意到,特朗普政府近来对华策略在变调,从一味加码施压转向更有章法的谈判,财长贝森特主张接触的思路似乎压过了国务卿鲁比奥等强硬派的声音。这种转变背后是美国国内实实在在的压力:36万亿美元债务压顶,中国连续七个月减持美债,军工原材料告急,关税反噬让企业和消费者叫苦不迭。
但中方更看重的是美方后续能拿出多少诚意。毕竟历史教训摆在那儿——特朗普第一任期时就是访华回国后挑起了贸易战。所以现在各方都在观望:这次是真心实意来谈合作,还是又想玩"签完协议就翻脸"的老把戏?中国开放的大门一直开着,但合作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这是中方不变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