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津一家叫“种画岛”的培训机构上了热搜,不是因为教学多出色,而是因为用“狗爬”来惩罚员工。有前员工爆料,公司里谁要是犯了错,就得双膝跪地,像狗一样爬行,有人甚至被罚爬了50多圈。这种惩罚通常发生在深夜无人的商场楼道里,员工还要录视频发到工作群“忏悔”。
洗脑与控制:离职都成奢望
更让人心寒的是公司的控制手段。新员工入职时,看到的全是“亲和人性化”的假象,等干了两三个月,体罚就开始了。老板甚至亲自示范“狗爬”,美其名曰“创始人能爬,你们为什么不能?”这种精神洗脑让刚毕业的年轻人陷入自我怀疑:“不爬是不是我自己有问题?”想辞职?合同里早埋了坑——两年内离职要赔公司两万元违约金。员工犯错还得签“保证书”,承诺“再犯错赔一两万”,按手印画押,白纸黑字成了威胁工具。
追诉期过了,伤害就能一笔勾销吗?
事件曝光后,天津人社局把皮球踢给警方:“这是侮辱人格,该报警!”可辖区派出所的回应更让人憋屈:“事发去年,过了追诉期,现在公司说没这事了。”一句“追诉期过了”,仿佛那些被迫爬行的夜晚、那些发颤的膝盖、那些被践踏的尊严,都能一笔勾销。有员工离职时被扣一千多元“给小朋友买礼物”,却因害怕公司威胁不敢仲裁。直到最近朋友维权成功,才鼓起勇气站出来。
为什么这种“职场酷刑”屡禁不止?
翻翻旧闻,类似事件早不是第一次。2015年江苏美发店让员工“狗爬”,2021年房产公司逼员工当街学狗爬……为什么总有人把侮辱当“管理”?一是违法成本太低。劳动监察常以“纠纷”处理,很少上升到人格侵权;二是年轻人维权难。刚毕业的员工要付房租、要吃饭,面对天价违约金只能忍气吞声;三是一些企业把“服从测试”当权力游戏,美其名曰“狼性文化”,实则是管理者无能。
职场尊严不该是奢侈品
员工不是商品,更不是奴仆。当一家公司用“爬50圈”来立威时,暴露的恰恰是管理者的野蛮与愚蠢。杜绝这种“现代包身工”乱象,需要法律亮出牙齿——劳动监察主动稽查、公安机关严肃立案、工会组织撑腰发声。更重要的是每个普通人不再沉默:遭遇侮辱时留存证据、曝光黑幕、依法维权。尊严无价,但捍卫它需要每个人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