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楼市新政出台背景
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房地产市场一直备受关注。2025 年上半年成都市商品住宅供应面积为 520 万平方米,同比下降 23%;成交面积为 658 万平方米,同比上升 7.5%,市场呈现出一定的分化态势。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 6 部门于 7 月 21 日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推出了 17 条具体措施,也就是大家所说的 “成都楼市 17 条新政”。
新政主要内容解读
鼓励直补首付:新政明确鼓励各区(市)县进一步因地制宜推广采用直补购房首付等措施,优化完善延续房地产支持政策。这一举措具有非常明显的创新性和突破性。以前成都多个中心城区实施的购房补贴政策多为购房后发放消费券,而此次直接提出直补首付,能更好地促进购房首付款的筹集,从而释放购房需求。比如说,对于一些有购房意愿但首付资金紧张的家庭来说,直补首付可以减轻他们的资金压力,让他们更容易实现购房梦。
分批取消限售:自 2025 年 7 月 21 日起,2024 年 10 月 14 日(含)前购买成都市范围内的商品住房,取得《不动产权证书》后即可上市交易;自 2026 年 1 月 1 日起,2024 年 10 月 14 日(含)前取得《不动产权证书》的、仍处于限售期的二手住房取消转让限制。不过,三倍熔断盘、定向销售项目(含重大产业项目配套住房)、以人才名义获取购房资格购得住房等有特殊限售要求的房源,依旧限售。这样分批次分阶段的取消策略,既避免了短期投机行为,又精准释放了合理的住房需求。比如,一些改善型住房需求者,之前因为限售政策无法及时卖出旧房换新房,现在随着限售政策的逐步取消,他们的换房需求可以得到更好的满足。
加大公积金贷款支持力度:居民家庭购买第二套住房的,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由 30% 调整为 20%。同时,优化贷款额度计算公式,实施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与缴存余额挂钩机制,拟按缴存余额的 25 倍计算,切实提高了可贷额度。这对于想要改善住房条件的家庭来说是个好消息,降低了他们的购房资金门槛。另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年龄上限调整为不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缴存最短时长由 12 个月调整为 6 个月,申请住房公积金提取且无住房公积金贷款余额的,不受缴存资金存储时间限制,可自由提取,这也加大了对灵活就业人员的支持力度。
其他政策措施:新政还提出了一系列其他措施,比如支持有条件的区(市)县探索学龄儿童直接监护人凭网签备案的新建住宅类商品房买卖合同,经公安机关审核符合落户条件的,经申请,可在房屋所在地区(市)县入学,这一政策可以更好地促进购房入学需求的释放;以城市更新为抓手,大力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加大 “房票” 安置力度,进一步扩大 “房票” 房源库可选范围,在集体土地征地补偿安置中鼓励支持推行 “房票” 安置或收购商品住房用于安置,优化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搬迁奖励政策等。
新政对成都楼市的影响
对购房者的影响:对于购房者来说,新政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直补首付、降低公积金首付比例以及优化公积金贷款额度计算等措施,都降低了购房的资金门槛,减轻了购房者的经济压力。同时,分批取消限售政策也让购房者在选择房源时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尤其是对于那些有换房需求的人来说,更容易实现自己的住房改善目标。另外,购房即可入学的政策也解决了很多家庭关心的子女入学问题,让他们在购房时不再有后顾之忧。
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从房地产市场整体来看,新政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促进市场的活跃。直补首付和取消限售等措施可以有效释放购房需求,增加市场的成交量。同时,加大公积金贷款支持力度也能提高购房者的购买力,进一步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此外,新政中关于城市更新、优化土地供应等措施,也有助于提升房地产市场的供应质量,促进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
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新政中的一些措施,如大力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加大 “房票” 安置力度等,不仅有助于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还能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质。另外,通过推动区域均衡发展,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宜居宜业品质,吸引更多的人才流入,也有利于成都城市的长远发展。
成都楼市 17 条新政的出台,是成都市政府根据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形势,为了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有力措施。这些政策涵盖了首付补贴、限售调整、公积金政策优化等多个方面,既考虑到了购房者的实际需求,又有助于稳定房地产市场的预期。相信在新政的推动下,成都的房地产市场将会更加健康、稳定地发展,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的生活改善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其他城市也可以从成都的新政中吸取经验,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