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水线宰客:从19.9元到6.5万元的陷阱
合肥婕觅的“杀猪盘”套路像工厂流水线般精准。第一步总是19.9元的“抗衰体验卡”,通过县城美容院的老顾客信任打入社区。安徽六安的美容师范某某就深谙此道——当顾客躺着做祛斑时,她会突然与“偶然闯入”的陌生女子热聊,大肆夸赞对方在合肥婕觅的“惊人变化”。这种经过排练的话术让老顾客防不胜防。
到了合肥婕觅的会客室,戏码升级。多位消费者反映,休息室总会出现一个“30岁左右的冻龄美女”,自称实际年龄近50岁,将效果全归功于该机构。当设计师进场后,话术立即转向攻击性:“太阳穴凹陷”“鼻梁塌陷”“苹果肌下垂”......在持续容貌贬低下,原本1980元的项目被贬为“无效”,取而代之的是动辄十几万的“综合解决方案”。有消费者回忆:“他们说和老板娘一起才能拿优惠价,12万降到6.5万,我脑子一热就刷了花呗。”
支付环节更是套路重重。面对犹豫的顾客,陪同前来的“介绍人”会突然慷慨解囊:“我先借你8万!”而当消费者术后出现面部持续肿胀、头痛脱发时,机构却把问题推给“个人体质”,甚至胁迫签下“不公开协议”才退还部分费用]。更令人心惊的是,注射操作者自称“香港院长”却不出示医师证,产品来源不明,术后连医疗清单和发票都拒绝提供。
二、监管困局:罚单为何挡不住“换马甲”
事实上,监管部门早已盯上婕觅。2025年3月,合肥包河区卫健委就开出罚单:因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病历未填写肉毒素产地、无手术记录等问题,对其警告并罚款6.5万元:cite[3]。但讽刺的是——罚款金额还不及他们“宰”一个顾客的收入!
低违法成本正是医美乱象的温床。2024年合肥医美专项检查中,24家机构仅3家被立案查处,5家责令整改。而据行业报告,全国合法合规医美机构仅占12%,非法从业者多达10万人。当违法收益远超处罚代价,黑心机构自然肆无忌惮。
更棘手的是“换马甲”戏法。2022年央视3·15曝光合肥美希淑颜医美后,市委副书记连夜带队查处。但三年后,同城又冒出操作更隐蔽的婕觅。其注册资本仅20万元,一旦遭遇集体诉讼,根本不够赔偿。业内人士透露:“被查就注销,换个名字重来。‘渠道医美’没有实体店成本,打游击战太容易了。”
三、风暴来袭:能否斩断黑色产业链?
面对猖獗的“医美杀猪盘”,2025年6月合肥卫健委终于重拳出击。专项行动方案直指要害:对违法广告移送市场监管部门;对强制消费、虚假诊断吊销许可证;涉嫌犯罪的直接移交公安。蜀山区一个月内就突查了33家医美机构和129家生活美容店,立案处罚1家,并向机构发放“医疗美容防欺诈风险告知书”。
技术反制也在升级。小红书上有用户控诉婕觅“每天都在删帖”,但截图和投诉内容仍如野火般传播。消费者不再孤立无援——亳州已成立医疗美容行业自律联盟,发布自律承诺书;滁州通过直播体察揭穿医美套路,2023年以来安徽全省查处案件超160起。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婕觅的“渠道模式”已形成完整产业链:美容院负责拉客抽佣(通常提成50%-70%),诊所提供场地和“医师”,药贩供应来源不明的针剂。一位曾从业者忏悔:“所谓‘韩国进口药’其实是国内小作坊灌装的,成本30块的玻尿酸卖3000元。只要不被抓现行,暴利就能持续。”
四、破局之路:如何避免成“待宰羔羊“
要根治“杀猪盘”,需三剂猛药。第一剂是信用黑名单。合肥正建立重大违法机构纳入社会信用体系机制,让违规者无处遁形。第二剂是行刑衔接。2025年《刑法修正案(十二)》首次将医疗行贿入刑,已有1.2万名行贿者被立案,震慑效果显著。
但最关键的第三剂是消费者觉醒。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医美投诉量比2015年暴增14倍。安徽消保委秘书长李美娜提醒:“确认机构许可证,拒绝贷款美容。千篇一律的网红脸未必是真美。一位逃离婕觅陷阱的姑娘在投诉帖里写道:“他们说你丑不是真相,想掏空你钱包才是真相。
当合肥卫监所执法人员扫描药品追溯码时,当大学生们拒绝“美丽贷”合同时,杀猪盘的生存土壤正在流失。正如那位被罚6.5万后仍顶风作案的婕觅老板终将明白:在越来越透明的医疗监管网络下,每一笔黑心钱,都可能是通往监狱的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