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淡旺季差距大?先从客源结构找答案
2025-08-20

来源:准聚数据 侵删


90a7713fb50dd77931f1f085be4d4cdf_cb11f81ab2c43a801c4bc3ad90b60698b541c76f.png


在酒店行业的日常交流中,总能听到类似的困惑:两家酒店位置相邻、装修档次差不多,甚至房价也接近,可生意却一个火爆、一个冷清。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是不是价格太高”“是不是装修太旧”“是不是服务不到位”,但当你真去翻一翻后台数据,就会发现——往往会存在客源结构的问题。


这是一个行业里经常被忽视的词。它不像入住率、RevPAR(每间可销售客房收入)那样每天被盯着看,却像一条暗线,决定了酒店的定位、定价、抗风险能力,以及能不能在淡季活下去。

 

准聚接触过一个很典型的案例。A、B两家酒店只隔着一条马路,硬件相似,开业时间也差不多。A酒店一年下来平均入住率 76%,B酒店只有 54%。虽然B酒店旺季时也能住满,但到了淡季就像断了水的水井。后来我们做了客源结构分析才发现,A酒店的企业客户和长住客占到总客源的 45%,OTA订单占比 28%,而B酒店OTA占比高达 65%,而且几乎没有协议客户。旺季靠OTA拉流量还能维持,淡季平台流量下滑,价格战打到骨折也拉不来客,毛利直接腰斩。


CHAPTER 01

客源结构分析要从多个维度入手

 

酒店客源结构分析必须从多个维度入手,涵盖客人的地理来源、人口统计特征、心理行为、预订渠道、消费习惯、出行目的及时间分布等方面。通过对这些维度的系统拆解,酒店能够精准识别核心客群和潜力市场,制定差异化的产品设计、服务流程及营销策略,实现精准获客和收益最大化。同时,多维度的交叉分析帮助酒店构建完整的客户画像,支持科学的运营管理和持续优化。

 

通过以上多维度的交叉分析,酒店可以构建完整的客源画像,为精准营销和服务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例如,准聚为一家城市商务酒店做客源分析时发现,其核心客群是"30-45岁、来自一线城市、通过协议公司预订、周二至周四入住、重视效率的商务人士",据此可以优化相关服务和营销信息。多维度的客源结构分析是酒店精细化运营的基础,也是制定有效市场策略的前提。

 

CHAPTER 02

客源结构分析为什么如此重要

 

拆解酒店客源结构并非简单的数据分类,而是酒店制定战略决策的根基。只有透彻了解客群的构成与特性,酒店才能准确定位核心客户,避免“什么客人都要”的盲目策略,防止资源浪费和陷入价格战的泥潭。


比如,明确主攻商务客户或休闲家庭,酒店便能围绕他们设计差异化的服务与产品,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市场竞争力。客源结构还直接影响收益表现,合理调整客群比例和定价策略,即使入住率有所波动,也能实现更高的收益率和利润,同时减少设备损耗,控制运营成本。更重要的是,精准的客群分析让营销预算发挥最大效益,酒店能够把资源集中投放在高价值渠道和客户上,提高获客效率和复购率。



与此同时,基于客源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客户的期望,提升整体体验。多元且均衡的客源结构为酒店提供了抵御市场波动的缓冲空间,增强抗风险能力,保障业务的持续稳定。最后,稳定且高质量的客源组合不仅提升了酒店经营业绩,也增强了资产价值,使得投资回报更具吸引力。正因如此,拆解客源结构成为酒店在复杂市场环境中实现精准运营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步。

 

CHAPTER 03

如何拆解客源结构分析


给客源“贴标签”是客源结构分析的关键起点。


酒店需要借助PMS(酒店管理系统)等内部数据平台,全面收集客人的渠道来源、消费金额、入住时长、地域分布和复购频率等信息。与此同时,通过OTA后台数据,进一步细化渠道来源,区分自然流量与付费推广的比例,甚至结合客人评价标签洞察客户偏好。直销渠道如公众号和小程序的用户行为和注册信息也应纳入分析范围,以了解客户的活跃度和复购周期。对于会议和团队等特殊渠道,则需通过合同及合作记录准确把握需求特征和频次。通过将这些数据与消费场景对应,酒店能够将客源细分为旅游散客、旅行社团队、自驾游等旅游客群,企业协议客户及会议团队等商务客群,来自携程、美团等平台的OTA客群,以及会员和长住客户,最后还有本地消费客群。细致的标签体系不仅帮助量化各类客群的占比,还为后续的精准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数据“贴标签”的过程中,

 

发现的问题同样关键。


如果酒店的客源过度依赖OTA渠道,不仅意味着佣金成本会持续侵蚀利润,还说明酒店对平台算法和流量来源的依赖程度过高,一旦平台规则变化或流量波动,风险就会迅速放大。尤其是当单一渠道的占比过大,酒店的抗风险能力就显得十分脆弱,季节性波动更会在淡季放大压力。与此同时,如果会员复购率、企业客户续签率偏低,或者OTA客人转化为直订的比例极低,都是忠诚度不足、客户关系维护乏力的信号。此外,价格敏感度的表现也需要关注:若降价促销带来的订单增长微乎其微,说明核心客群对价格并不敏感,单纯依赖价格战意义不大;反之,在旺季合理提价却导致入住率骤降,则表明客户过度敏感,收益管理策略难以稳定发挥作用。

 

CHAPTER 04

如何制定针对性的优化策略


在完成客源“贴标签”及精准识别客源结构中的问题之后,酒店管理者需要立即着手制定针对性的优化策略。


第一步是明确酒店的核心客群。


不同酒店的地理位置、硬件条件、品牌风格都不一样,适合的客源自然也不同。酒店需要选定两三个重点客群作为发展的核心,比如商务客、家庭客或高端休闲客,并针对这些客群设计差异化的价格体系。这就像搭建一道“价格篱笆”,既保护了高价值客人的支付意愿,也能灵活吸引其他细分市场,保证全年收益的平衡。与此同时,酒店还得根据季节变化灵活调整客源结构,淡季时引入会议团队或者短期长住客,填补空档,保持现金流稳定。


在渠道方面,降低对高佣金OTA的依赖,提升直销比例,是提升利润的关键。


直销不仅利润高,还能积累客户数据,为精准营销提供基础。优秀的酒店会用自动化工具,实时调整各渠道的房态和价格,确保每个渠道都能发挥最大效益。同时,对企业客户进行分级管理,集中资源服务高价值客户,避免低利润订单稀释整体收益,这样做能让客户贡献最大化。


产品和服务设计则是提升客户满意度和支付意愿的关键。


不同客群有不同需求,商务客重视高效的入住体验和办公配套,家庭客看重亲子设施和组合套餐,高端休闲客则追求个性化体验。数字化服务的发展,也让酒店能够用自助入住、移动端操作等方式满足年轻客人的需求,提高服务效率。


稳定的客源结构还离不开忠诚度管理。


一个完善的会员体系,不仅仅靠积分和折扣,更重要的是通过个性化的关怀和互动,增强客户的情感连接。这样的客户复购率更高,对价格敏感度更低,是酒店在市场波动中保持稳定收入的重要保障。准聚的定制化权益和专属服务,能够帮助酒店在竞争中建立起独特的竞争优势。


而这一切的基础,是数据驱动的管理体系。

 

酒店需要实时监控客源结构的变化,结合市场动态灵活调整策略。通过小范围测试验证新措施的效果,形成闭环管理,不断积累经验,提升决策科学性。


最后,团队的协同作战能力决定了策略能否落地。


跨部门的合作能打破信息孤岛,让收益管理、销售、前厅和餐饮团队齐心协力。与此同时,一线员工识别和引导客户需求的能力也至关重要。将绩效考核与客源质量挂钩,能引导团队更关注长期价值,而非短期数字。

 

只有将这些环节有机融合,酒店才能构建出一个健康且富有韧性的客源结构,面对市场变化也能从容应对,真正成为立足竞争的核心优势。



文章仅是作者个人观点,不应作为投资依据。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部分文章是网络作者投稿发布,版权归投稿作者所有。作者应对文章及图片的真实性及版权负责。一旦因此引发版权纠纷,权利人提出异议,指点网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内容。侵权责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担,如由此造成指点网损失,投稿者应承担赔偿责任。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135-3041-8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