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酒店投资火热:两类城市 “缩水” 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2025-08-21

来源:商业资产研究院 侵删


adada1b2f36a69f86a5de8a22c6a81ef_87264e0348993d715c33e1bc6243e9dcea5547a4.png


一、县域酒店投资:下沉市场的逆袭与狂欢

 

(一)县域市场 “爆火” 现象观察


在过去,县域酒店市场一直处于一种相对低调的状态,犹如一座沉睡的宝藏,未被大众充分认知。然而,2024 年春节期间,这座宝藏开始显露出它的光芒。安徽巢湖国际饭店在 9 天内斩获 277.1 万元的营收,这一成绩让不少大城市的酒店都望尘莫及;山东邹平白玉兰酒店的出租率更是突破了 105%,出现一房难求的火爆场面;而东北首个县域连锁酒店综合体在肇州落地,标志着县域酒店市场正在不断创新升级。

 

进入 2025 年五一假期,县域酒店市场的热度持续攀升。美团数据显示,县域高星酒店预订量同比激增 80%,这一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许多传统旅游城市。浙江桐庐、安徽怀宁等非传统旅游县城脱颖而出,成为游客们的热门选择。这些县城的酒店客单价达到了 812 元 / 晚,已经逼近二线城市的水平,这无疑证明了县域酒店市场消费能级的大幅提升。


(二)县域市场爆红的三大底层逻辑


1.消费升级驱动品质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县域经济也迎来了爆发式增长。目前,县域经济总量已达 46.5 万亿元,百强县更是贡献了全国 9.9% 的 GDP ,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像邹平、德清等强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 3.5 万元,储蓄率达到 38%,这意味着县域居民拥有较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

消费升级的浪潮也席卷了县域市场,居民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不断提高,在住宿方面,不再满足于简单的住宿需求,而是渴望享受更加优质、舒适的住宿体验。巢湖国际饭店在春节期间的高端客房预订量增长了 120%,带泳池、SPA 的度假型酒店占比提升至 37%。这表明县城居民对 “本地化度假” 的需求日益旺盛,他们更愿意在自己的家乡享受高品质的度假生活。

 

2. 连锁品牌的降维突围与成本优势:尽管我国酒店行业的连锁化进程不断加速,但下沉市场的连锁化率仅为 14%,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华住、锦江等知名酒店品牌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商机,通过 “租金洼地” 策略迅速在县域市场布局。以邹平白玉兰酒店为例,其月租金仅为 13 万元,单房造价控制在 15 万元以内,相比一线城市降低了 40%,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

 

同时,连锁品牌在本地化运营方面也展现出了强大的灵活性。巢湖国际饭店积极承接婚宴、定制康养套餐等业务,通过多元化的服务内容,成功将非节假日入住率提升至 75%,打破了以往仅靠返乡客支撑的传统运营模式,实现了全年稳定的客源和收入。


3. 基建红利与场景创新:近年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交通网络日益完善。全国 78% 的县城实现了高铁 1 小时直达地级市,这大大缩短了县城与外界的时空距离,使得县城的旅游吸引力大幅提升。以怀宁县为例,自驾游客占比高达 65%,便捷的交通条件催生了 “短途微度假” 的热潮。

 

为了满足游客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县域酒店纷纷创新场景,打造 “住宿 + 多元业态” 的盈利模式。肇州的 “酒店 + 文旅 + 康养” 综合体,将酒店与当地的文化旅游资源、康养产业有机结合,为游客提供了一站式的度假体验;桐庐的非遗工坊体验,让游客在住宿的同时,深入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增加了旅游的趣味性和文化内涵。这些创新场景将游客的平均停留时间延长至 2.8 天,在地化消费贡献了 42% 的旅游支出,形成了一个良性的盈利闭环。

 

二、两类城市投资 “缩水”:繁华背后的冷思考


(一)一线核心城市:高成本与过剩产能的双重绞杀


1.资产泡沫破裂与收益率崩塌曾几何时,一线城市的高端酒店是财富与地位的象征,是资本竞相追逐的对象。然而,如今的市场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大量五星酒店正以令人咋舌的 “骨折价” 拍卖。曾经辉煌一时的上海宝格丽酒店,也未能逃脱被拍卖的命运,这一事件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酒店行业掀起了惊涛骇浪,也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高端酒店市场的价值。


无独有偶,南充天来大酒店的命运同样坎坷。从最初高达 9.08 亿元的估值,到最终以 2.208 亿元的低价成交,这巨大的价格落差,不仅仅是数字的变化,更反映出高端酒店资产溢价能力的丧失。曾经被视为优质资产的高端酒店,如今却成为了投资者手中的烫手山芋。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如今,一线城市五星酒店的平均收益率已经降至 4%-6%,郊区项目的收益率更是低至 3%,与 8% 的合理投资回报率相比,差距甚远。这意味着,投资者投入大量资金后,却难以获得预期的回报。

 

是什么导致了这一困境呢?高企的土地成本是一个重要因素。以上海核心区为例,土地单价超过 10 万元 /㎡,如此高昂的土地成本,使得酒店的建设成本大幅增加。再加上人工成本同比上涨 25%,运营成本也在不断攀升。与此同时,酒店行业的同质化竞争愈发激烈,新建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市场饱和度不断提高。在这样的环境下,新建项目的回本周期被延长至 10 年以上,这让许多投资者望而却步。

 

2. 供需失衡与客群流失:2024 年,一线城市酒店市场迎来了一波扩张潮,新增酒店超过 500 家。这本是市场繁荣的一种表现,然而,却带来了严重的供需失衡问题。供需比达到 1.8:1,这意味着市场上的酒店供应远远超过了需求。在部分区域,酒店的出租率甚至跌破了 60%,大量客房闲置,资源浪费严重。

 

与此同时,商务客群的选择也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盲目追求高端酒店的奢华,而是更加注重性价比。中端酒店以其适中的价格和不错的服务,成为了商务客群的新宠。这使得高端酒店的市场份额被不断挤压,平均房价较 2019 年下降了 15%。

 

OTA 平台的佣金,也像一把锋利的剪刀,进一步挤压着酒店的利润空间。3.9%-14% 的佣金比例,让酒店在微薄的利润中艰难求生。在这种情况下,酒店陷入了 “量增利减” 的恶性循环。尽管入住率有所提高,但由于房价下降和佣金支出增加,酒店的实际利润却在不断减少。

 

(二)非旅游强县:“昙花一现” 的虚假繁荣


1.客源单一化与季节性陷阱在河南的某个农业县城,酒店的经营状况可谓是冰火两重天。春节期间,返乡客潮的涌入,让酒店迎来了短暂的旺季,房间供不应求,一片繁荣景象。然而,春节过后,随着返乡客的离去,酒店迅速陷入了低迷期。常态化入住率不足 30%,大量设备闲置,设备闲置率超过 60%。

这类县城,由于缺乏核心旅游资源或产业支撑,客源结构十分单一。客流结构中,“探亲客” 占比超过 70%,这使得酒店的经营严重依赖节假日。节假日的短暂爆单,虽然能带来一定的收入,但无法弥补漫长淡季的亏损。

 

张涛在县城经营的单体酒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年平均 RevPAR 仅 80 元,远远低于连锁品牌 150 元的盈亏平衡点。这意味着,他的酒店长期处于亏损状态,经营压力巨大。为了维持酒店的运营,他不得不不断压缩成本,但这又进一步影响了酒店的服务质量,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2. 盲目跟风与本地化脱节:在县域酒店投资热潮中,一些投资者盲目跟风,没有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就贸然复制一线城市的酒店模式。在县城上马高价奢华酒店,试图打造高端形象。然而,他们却忽视了县城的消费逻辑与一线城市有着天壤之别。

 

邹平汉卓酒店,以 345 元 / 晚的高端定价进入市场,本以为能够吸引高端客户,却没想到在当地遇冷。相比之下,200 元 / 晚的连锁新酒店却更受欢迎。这是因为,在县城的 “人情社会” 中,消费者更注重性价比和实用性,对于过高的价格并不感冒。

 

同时,这些高价奢华酒店,往往缺乏在地化服务。他们没有深入了解当地的市场需求,没有开展婚宴承接、政企协议客户开发等业务。这使得他们的客源被本地单体酒店截留,市场份额逐渐被蚕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些酒店只能陷入 “高开低走” 的尴尬局面,最终难以维持运营。

 

三、投资者如何避开 “缩水” 陷阱?


(一)县域投资:精准筛选 “潜力股”


1.聚焦 “高铁 1 小时经济圈”+“人口超 50 万” 县域在选择县域进行酒店投资时,地理位置和人口规模是两个重要的考量因素。像江苏昆山,作为苏州下辖的县级市,处于上海 “高铁 1 小时经济圈” 内,凭借其发达的制造业和便捷的交通,吸引了大量的商务客流。同时,昆山常住人口超 200 万,强大的人口基数为酒店提供了稳定的客源。

浙江义乌,以小商品贸易闻名全球,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其人口超 180 万,每年吸引着无数国内外客商。这些强县,既有稳定的商务客流,又承接核心城市溢出消费,为酒店投资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这类地理位置优越、人口规模大的县域,降低投资风险。

 

2. 强化 “酒店 +” 场景:为了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县域酒店需要创新经营模式,强化 “酒店 +” 场景。参考肇州 “五恒科技 + 康养” 模式,将五恒科技系统应用于酒店,为客人提供恒温、恒湿、恒氧、恒洁、恒静的舒适居住环境,同时结合康养服务,打造康养主题酒店,吸引注重健康养生的客人。

 

桐庐的 “非遗体验 + 夜游经济” 模式也值得借鉴。桐庐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如剪纸、越剧等。酒店可以与当地非遗传承人合作,开展非遗体验活动,让客人在住宿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结合桐庐的夜游项目,打造夜游主题酒店,延长客人的停留时间,增加酒店的收入。通过这些创新模式,将住宿转化为目的地消费入口,提升酒店的盈利能力。

 

3. 警惕 “伪下沉市场”:在投资县域酒店时,投资者要警惕 “伪下沉市场”,避开人口外流严重、产业单一的县城。这类县城缺乏经济发展的动力,客源不稳定,投资风险较大。优先选择文旅资源独特或产业支撑强的区域,如江西婺源,以其美丽的油菜花田和徽派建筑吸引了大量游客,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广西阳朔,以山水风光闻名,每年接待游客数量众多。这些地方拥有独特的文旅资源,能够吸引大量游客,为酒店提供稳定的客源。

 

像福建晋江,是中国著名的鞋都,拥有众多知名鞋企,产业支撑强大;江苏江阴,是中国制造业强县,经济发达。这些产业支撑强的县域,商务客流稳定,也适合酒店投资。

 

(二)一线城市与非旅游县:差异化突围策略


1.一线城市转向 “轻资产运营”在一线城市,高昂的土地成本和运营成本使得重资产运营模式面临巨大挑战。因此,投资者可以转向 “轻资产运营” 模式,通过改造旧物业发展精品酒店。上海的老洋房,充满了历史韵味和文化气息,将其改造为精品酒店,能够吸引追求独特体验的客人。工业遗产也具有独特的工业风格和历史价值,经过改造后,可以成为具有特色的酒店。

在改造过程中,要控制单房造价在 20 万元以内,主打 “小而美” 的差异化体验。通过精心设计和装修,打造独特的酒店风格,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满足客人对于品质和特色的追求。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投资成本,还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2. 非旅游县深耕 “本地生活圈”:非旅游县由于缺乏外部客流,酒店可以深耕 “本地生活圈”,定位政企招待、婚宴市场。巢湖国际饭店通过定制化会议套餐,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一站式的会议服务,包括会议场地布置、餐饮、住宿等,将本地客户占比提升至 40%,降低了对外部客流的依赖。

 

酒店还可以加强与当地企业的合作,推出针对企业员工的优惠住宿套餐,吸引企业员工入住。同时,积极拓展婚宴市场,提供个性化的婚宴服务,如婚礼策划、场地布置、餐饮定制等,满足新人对于婚礼的需求。通过这些措施,提高酒店在本地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实现可持续发展。

 

结语:从 “狂飙” 到 “精耕”,酒店投资进入价值重构期


县域市场的火爆,本质是消费下沉与供给侧改革的双重红利;而两类城市的缩水,折射出投资从 “规模扩张” 到 “价值深挖” 的必然转向。对投资者而言,无论是押注县域还是坚守城市,核心在于回答两个问题:是否真正理解本地客群需求?能否构建不可复制的差异化优势?唯有跳出 “层级思维”,回归 “人、货、场” 的本质,才能在酒店投资的新周期中抢占先机。



文章仅是作者个人观点,不应作为投资依据。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部分文章是网络作者投稿发布,版权归投稿作者所有。作者应对文章及图片的真实性及版权负责。一旦因此引发版权纠纷,权利人提出异议,指点网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内容。侵权责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担,如由此造成指点网损失,投稿者应承担赔偿责任。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135-3041-8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