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9日,北京——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今日召开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针对近期外卖行业恶性补贴引发的市场乱象,正式宣布已约谈美团、饿了么等主要外卖平台负责人。会上,总局新闻发言人王秋苹明确要求平台“严守法律法规,杜绝不正当竞争,抵制恶性补贴”,并宣布将通过“控补贴、强服务、保权益”三大举措,推动行业从“价格战”向“价值战”转型。
一、恶性补贴“双刃剑”:消费者薅羊毛,行业伤筋骨
过去半年,外卖行业补贴战愈演愈烈。某头部平台为争夺三四线城市市场份额,推出“新用户首单立减30元”“满20减15”等极端优惠,部分商家甚至出现“订单量激增但利润归零”的怪象。据第三方机构监测,2025年二季度,外卖行业平均客单价同比下降22%,但平台营销费用占比却攀升至35%,远超国际同行15%的合理水平。
“恶性补贴的本质是资本驱动的零和博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专家指出,“短期看消费者受益,但长期将导致商家被迫降低食材质量、骑手收入缩水、平台服务能力退化,最终损害整个生态。”某连锁餐饮品牌负责人透露,其门店在外卖平台上的抽佣比例已从2019年的18%涨至25%,叠加补贴成本后,线上渠道利润率不足3%。
二、监管重拳出击:从“事后追责”到“源头治理”
此次约谈并非孤立事件。2025年以来,市场监管总局已针对外卖行业开展三轮专项整治:
1月:查处某平台“二选一”垄断行为,罚款8.2亿元;
5月:发布《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要求平台对入驻商家实施“明厨亮灶”全覆盖;
8月:约谈12家即时配送企业,严查“超速配送”“逆行闯灯”等安全隐患。
本次约谈直指行业核心矛盾。王秋苹在发布会上强调:“平台经济不是法外之地,恶性补贴不仅扭曲市场竞争,更可能引发食品安全、劳动权益等一系列连锁风险。”据披露,某平台为冲量曾默许商家使用“低价套餐引流、高价小料牟利”的套路,导致消费者投诉量月增47%。
三、平台集体承诺:从“烧钱抢市场”到“提质筑壁垒”
被约谈后,美团、饿了么等平台迅速发布整改方案,核心举措包括:
补贴分级管控:将红包优惠与商家服务质量、骑手权益保障挂钩,取消“无门槛大额券”,改推“满减+会员积分”组合优惠;
商家扶持计划:设立10亿元专项基金,为中小商户提供数字化升级补贴,降低其线上运营成本;
骑手权益保障:试点“弹性接单制”,允许骑手根据身体状况自主选择接单量,并强制平台为骑手购买意外险。
“我们已全面下架‘1元爆品’等极端促销活动。”美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把资源向‘30分钟达’准时率、客诉处理时效等指标倾斜。”饿了么则宣布启动“阳光厨房”工程,计划年内为50万家合作商户安装AI摄像头,实现后厨操作实时可查。
四、行业重构进行时:多方共赢才是可持续模式
监管介入正推动行业格局深刻变化。在浙江杭州,某区域外卖平台通过“精准补贴+社区团购”模式,将客单价稳定在45元以上,复购率达68%,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在上海,某连锁品牌与平台合作推出“健康餐专区”,通过减少满减、增加食材溯源信息,实现毛利率提升12个百分点。
“恶性补贴的终结,标志着外卖行业进入‘下半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指出,“未来竞争将聚焦于供应链效率、用户体验和ESG(环境、社会、治理)表现,这要求平台从‘流量思维”转向‘价值思维’。”
据市场监管总局透露,下一步将推动建立外卖行业“健康指数”评价体系,将商家存活率、骑手收入、消费者满意度等指标纳入平台考核,并探索“政府+平台+协会”共治模式,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制度根基。
结语
当“9.9元吃垮平台”的狂欢落幕,外卖行业正迎来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从价格厮杀到价值创造,从资本游戏到责任经营,这场转型不仅关乎3000万外卖从业者的生计,更将重塑中国14亿消费者的数字生活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