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再添上市一员!互联网医疗行业迎复苏热潮
2025-10-21

10 月 8 日,纳斯达克交易大厅内的钟声为互联网医疗行业注入强心剂。慢病管理平台石榴云医(股票代码:POM)正式挂牌,发行价 4 美元 / 股,收盘市值达 4.77 亿美元。这家前身为 “七乐康” 的行业老兵,凭借京东集团、红杉中国等资本的加持成功登陆美股,成为年内第三家上市的互联网医疗企业,也让沉寂许久的赛道再度迎来高光时刻。

 电话.jpg

资本押注:京东生态赋能的 “上市样本”

石榴云医的上市之路,处处可见京东系的印记。招股书显示,在公司九轮融资历程中,京东集团早早跻身股东行列,与步长制药、分众传媒等企业共同构成 “资本后援团”。不同于单纯的资金注入,京东将核心的供应链与物流能力深度开放 —— 针对慢病药品高频复购、时效敏感的特性,京东冷链与 “211 限时达” 服务为其补齐配送短板,构建起 “问诊 - 开方 - 购药 - 配送” 的完整闭环。

 

这种 “资本 + 资源” 的赋能模式,精准击中了石榴云医的发展痛点。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底,平台签约医生达 21.4 万人,成熟医生年留存率高达 99.5%,90 天患者复购率稳定在 65% 左右,远超行业平均水平。“高留存的医生资源与高粘性的患者群体,正是我们看好其价值的核心逻辑。” 京东健康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尽管公司尚未盈利(2024 年亏损 3740 万元),但其 3.43 亿元的年营收规模与清晰的慢病管理定位,仍获得资本市场认可。


行业回暖:政策与需求双轮驱动复苏

石榴云医的上市并非孤例,而是行业复苏的缩影。近期,微医控股更新招股书、好医生云医疗递交上市申请,多家企业密集推进资本化进程,与此前行业的低迷形成鲜明对比。这轮 “翻红” 背后,是政策松绑与市场需求升级的双重催化。

 

政策层面,国家持续释放利好信号。从《关于促进 “互联网 + 医疗健康” 发展的意见》到地方试点 “健康科普负面行为清单”,监管框架逐渐从 “限制探索” 转向 “规范发展”,为合规企业扫清障碍。市场端,老龄化加剧与健康意识提升催生刚性需求:我国慢病患者已超 4 亿人,其中 60% 有定期复诊与购药需求,而互联网医疗平台恰好解决了偏远地区患者 “看病难” 的痛点。据预测,2025 年我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将突破 2 万亿元,较 2020 年实现近翻倍增长。

 

技术创新更成为重要推手。AI 辅助诊断、大数据患者管理等技术的应用,让互联网医疗从 “在线问诊” 向 “全周期健康管理” 升级。石榴云医便通过算法优化医生匹配效率,将专科问诊响应时间缩短至 3 分钟内,肝病、男科等特色专科的接诊量年增 30% 以上。

 image.png

京东布局:构建医疗健康 “投资版图”

石榴云医的上市,是京东健康 “投资 + 生态” 战略的又一落子。梳理公开信息可见,京东已在医疗赛道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的投资矩阵:上游供应链端,战略投资连锁药房 “百姓堂”、医疗器械平台 “医百惠”;检测服务端,领投美年健康旗下供应链项目;技术端,入股推想科技、零氪科技等 AI 与大数据企业,甚至通过参与美国 Pear Therapeutics 定增布局海外数字疗法。

 

这种多点布局的逻辑,在京东健康自身的发展中已得到验证。作为国内最大的在线零售药房,其通过自营业务深耕医药电商,再以投资撬动专科服务、技术研发等细分领域,形成 “自营做深度、投资做广度” 的双轮驱动。业内分析指出,随着更多被投企业走向资本市场,京东在数字医疗领域的话语权将持续提升。

 

前路展望: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赛道

尽管行业迎来复苏,但盈利难题仍未完全破解。石榴云医的财务数据显示,其收入结构呈现 “医药供应链占比高、互联网医院盈利强” 的特点 —— 前者贡献主要营收但毛利率低,后者虽盈利能力突出却规模有限,这也是多数平台面临的共性问题。此外,医生资源短缺、隐私保护风险等挑战仍待解决。

 

不过,市场信心正逐步回升。截至 10 月中旬,互联网医疗板块年内涨幅已达 28%,多家机构发布研报看好细分赛道机会。“政策明确方向、资本回归理性、技术驱动创新,三者叠加让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一位医疗行业分析师表示。随着京东等巨头持续加码,以及更多企业通过上市实现规范化运营,互联网医疗有望真正突破发展瓶颈,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

 

从石榴云医的敲钟时刻回望,互联网医疗的 “二次崛起” 并非偶然。在需求升级与生态协同的浪潮中,这条曾历经起伏的赛道,正迎来更具含金量的发展机遇。

公众号.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