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住好房科技 侵删

酒店民宿行业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低水平重复竞争。出现了空间同质化与场所认同感减弱等现象。在未来建设发展过程中,酒店民宿需要寻找更多特质,塑造独特的气质,通过构建与重塑个性,赋予民宿更为丰富和深层的意义,从而成为人们旅途中的诗意栖居之所。
01
强化特质
酒店作为一个居所,其所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都会影响或塑造酒店气质。从这个角度而言,当酒店扮演起旅游者旅行途中“家”的角色时,在设计建造时,小到室内软装,大到四邻、社区、街道等都应在考虑的范畴内,要打造出具有特质的居所,让旅游者对其产生亲切感、亲密感。
酒店的建筑设计、空间调性乃至服务细节,都可能成为表现这种特质的载体。而实现的关键路径,往往始于最基础的满足感,并通过人性化关怀触发情感共鸣。比如一些酒店会免费提供矿泉水及零食饮料。这种看似简单的做法,恰恰将“好客、体贴”的特质融入服务细节,释放酒店作为“家”应有的温度。
感官满足是多维度的。高端酒店大堂常常配备精美装修与艺术装置,搭配舒缓优雅的古典音乐、独特的定制香氛,从视觉、听觉、嗅觉到触觉,全方位释放酒店所具有的魅力,让客人印象深刻,从而培育他们对品牌的情感依恋。具有吸引力的酒店不一定非得是奢侈、豪华、现代的场所,即便是位于荒野乡村中的一间极为朴素的农家旅舍,一杯热茶,一抹真诚的微笑,只要能在客人短暂栖居中注入温暖和美好,它同样属于好的居所。这也意味着,更为强烈的吸引力应该是酒店产品和服务所触发的,能够引起客人心灵层面上的满足和慰藉。
许多青年旅舍和民宿在有限空间内,以书籍阅读、桌游、健身、沙龙等活动为媒介,在大堂中为顾客开辟宽敞且丰富的社交空间。对于那些外出旅行想要得到放松的现代人来说,这样的居所成为他们的理想休闲之所。比如一些酒店、民宿推出了“围炉煮茶”,深受欢迎。表面看,“围炉煮茶”的流行是因其仪式感和氛围感而吸引着年轻人,但从深层次的角度来解读,它或许满足了现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中对情感连接的渴望。酒店提供给消费者一个居所,让人们有机会围坐在一起,通过炉与茶而得以进一步交流及情感连接。
02
重塑个性
如今,许多酒店逐渐失去了个性,顾客很难感受到“我是住在这里,而非那里”的鲜明差异,最终影响的是酒店的市场竞争力。
酒店绝非只是单纯的建筑空间,它应是有灵魂的。而酒店的灵魂,往往体现在其独特的个性和气质上。这种个性往往需要结合当地的地脉、文脉、目标客群消费行为偏好等多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酒店建设如果忽视自然环境、地方历史与文化,或者说没有将在地性元素有机融入,建成的居所尽管可能功能完备、形式新颖甚至豪华,但很难与当地人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世界产生深层次的共鸣,也就难以让客人通过真实的在地体验对酒店产生共情或认同感。
尤其是对于连锁酒店而言,统一的装修风格和标识固然有助于建立强烈的品牌辨识度,成为其与其他品牌相区分的独特之处与场所个性的体现。然而,这种标准化设计带来优势的同时,也容易使酒店缺乏对当地地域文化的深度融入与独特展现,难以呈现出所在城市或地区的个性与特色。因此,连锁酒店在以整体的标准化设计,来维护统一的品牌形象基础上,也需要适当地融入在地文化元素,可以采用当地特色的装饰风格、建筑材料、将地方历史和文化故事融入酒店设计中,或者组织一些与当地文化、历史、艺术等相关的活动,让客人在入住时能感受到当地独特的文化氛围。
03
情感连接
从提供高品质住宿,到满足文化探索、情绪价值,在如今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下,酒店企业随着消费需求的变化,不断更新产品和服务。而客人也不再只是作为服务的被动接受方,他们的需求越来越深入地影响着酒店的决策与营销策略。
近年来,许多酒店开始逐步把自身建设成为旅游目的地,把主题乐园、博物馆、艺术画廊、非遗体验场馆等的特色产品及相关活动搬进酒店,既满足客人对文化、娱乐的体验诉求,又在深层次上创造了让客人深度参与的机会,以此加强客人与酒店的深度连接。比如,有酒店引入非遗活动,邀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教学,客人在非遗技艺的学习过程中与当地文化产生了深度连接。而酒店通过举办这类活动,让自身的存在更具意义,即它不再只是一个住宿空间,而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场所。
酒店员工在酒店和住客的情感连接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员工的服务态度、专业素养以及与客人的互动方式,直接影响着客人对酒店的感知和认同。热情友好、周到细致的员工服务能够让顾客感受到酒店的关怀与尊重,使客人与酒店之间建立起积极的情感联系。当下,众多酒店在实际经营中,采用了自助入住、机器人送物等较为先进的设备。这些设备的使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也有可能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不能让客人体会到酒店所蕴含的情感内涵和个性。客人在酒店走廊中与服务人员相遇,服务人员一声热情的问候,往往能让客人有温馨之感。因此,酒店需要重视“人”这一生产主体的核心地位,推动酒店建设成为释放温暖、散发个性,让寄居他乡的旅人心向往之的“家”。
文章仅是作者个人观点,不应作为投资依据。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部分文章是网络作者投稿发布,版权归投稿作者所有。作者应对文章及图片的真实性及版权负责。一旦因此引发版权纠纷,权利人提出异议,指点网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内容。侵权责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担,如由此造成指点网损失,投稿者应承担赔偿责任。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135-3041-87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