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投资:从 “做生意” 到 “修心性”,一线员工思维如何影响你的决策?
2025-10-28

来源:原创Leon 彭亮 鹿朋商管 侵删


2617ba7b298b7e71c4efd52779130e3e_315c4392a14b49550dc2baf4503b60a025097e46.png


凌晨一点,我接到一位酒店投资人的电话。

 

电话那头,他语气急切,情绪激动。

 

他住进外地一家酒店,房间卫生未达标准,便拨打前台电话。

 

前台回应冷淡:“我不负责做卫生,房间的问题不关我。”

 

随后,还抱怨客人说话不礼貌,“你说话伤到我了”。

 

投资人要求联系店长。前台答:“店长休假了,你爱找谁找谁去。”

 

投资人愤怒至极:“我自己也是酒店投资人,真不敢相信酒店的服务能差到这种程度。”

 

他甚至要求我帮忙找到投诉电话,说要把这家酒店“投诉到底”。

 

01

愤怒背后:投资者心态的错位

 

当晚,我先做了最简单的一件事——劝他先休息。

 

第二天通话时,他仍在抱怨。

 

我问:“酒店方有没有联系过你?”

 

他答:“没有。”

 

我沉默片刻,分析道——这是一个典型的酒店管理案例。前台员工的态度,不是个人问题,而是一线员工“打工思维”的体现。

 

他们只看岗位职责的边界,不认为客人的问题与自己相关;只执行流程,不承担体验责任;最终导致“流程无误、体验崩塌”。

 

而投资人如果被情绪裹挟,只会陷入对个体员工的指责,却忽略了更高层次的系统性思考。


02

“投诉”到“复盘”:真正的投资者视角


我告诉他,这种经历反而是一次宝贵机会——

 

它可以成为检视自身酒店管理体系的镜子。

 

值得思考的问题包括:

 

前台员工是否存在“只负责自己岗位”的心态?

 

顾客投诉时,店长是否能在第一时间响应?

 

培训体系是否只教流程,而忽略了“主人意识”和责任感”?

 

员工能说出“那不关我的事”,不是能力问题,而是企业文化与制度出了问题。

 

一次愤怒的投诉,其实是一次系统性缺陷的曝光。

 

03

管理的核心:人性与心性


酒店经营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管理。

 

房间是载体,服务是路径,人心才是结果。

 

许多投资人以为自己投资的是“物业+装修+品牌”,实际上,他们投资的是一支有温度的团队与一套激发责任感的管理机制。

 

我对这位投资人说:

 

“与其生气,不如从事件中反思:你的酒店系统能否避免类似情况?”

 

他缓和语气,说:“你说得对,这事其实更应该让我反思自己的团队文化。”

 

04

修行,不是忍耐,而是洞察

 

酒店投资是一场修行。

 

修的是心态——遇到问题不急于否定;

 

修的是洞察——理解问题背后的逻辑;

 

修的是格局——从个人体验上升到系统复盘。

 

成熟的酒店投资人,不在于能改正几个流程,而在于能从一次失望中,提炼出一套自我进化的机制。

 

当投资人学会以“系统复盘”代替“情绪控诉”,

 

当酒店管理者能从“职责归属”走向“责任共担”,

 

酒店的灵魂,才真正成形。

 

05

修自己:理解人性、洞察心性

 

许多人认为做酒店是“修别人”,

 

实际上,是在“修自己”。

 

理解人性,才能管理;

 

洞察心性,才能经营。

 

投资酒店,不只是建房子,而是建一套能让人心安住的机制。

 

当你悟到这一层,所谓的“投诉”,也就成了成长的契机。



文章仅是作者个人观点,不应作为投资依据。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部分文章是网络作者投稿发布,版权归投稿作者所有。作者应对文章及图片的真实性及版权负责。一旦因此引发版权纠纷,权利人提出异议,指点网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内容。侵权责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担,如由此造成指点网损失,投稿者应承担赔偿责任。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135-3041-8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