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商场还在以每年60家的速度冒出来,有些地方月租降到1600块都租不出去
走进闵行吴中路的爱琴海购物中心,室外的扶梯早就停了。沙发横七竖八地堆在风情街上,90%的铺面空着,玻璃门上积着灰。一个三十多平的铺位,月租降到1600块还搭不出去,房东直摇头:"就当仓库用吧,总比空着强。
这场景在上海可不是孤例。曾经人挤人的正大广场冷清了,徐家汇的太平洋百货关了门,青浦去年新开的蛙城商场不到一年就成了"青蛙主题的空壳",只剩电影剧组偶尔来取景。数据更直白:上海人均商场面积是东京的三倍,今年一季度消费增速却跌成负数。新商场还在拼命开——光是今年,上海就要新增60家
冷热两重天:七浦路批发市场像块试金石。转型高端的"新七浦"人挤人,亚麻上衣卖到五百,欧货裙子标价九百;而几步外的"老兴旺"商场二楼,贴着"免租金"的招租单随风飘——租客只需付每年7800元物业费,相当于每月六百多块就能盘个铺子。仲量联行的报告里,上海商场空置率已冲到8.5%,和成都并列全国榜首
为什么没人逛了?电商把商场逼成了"试衣间",外卖抢走了餐饮客流。商场自己也困在怪圈里:招商清一色网红餐厅和快时尚,走哪都似曾相识;租金和人工成本压得小品牌喘不过气。普陀的天安千树最典型——开业时靠奇特的建筑造型刷屏,引进二十多家首店,单日涌进十万人。可周边既没写字楼也没地铁,附近居民只想吃个便饭遛个娃,谁天天买轻奢?如今三楼围挡遍地,阳光中庭积满灰尘
"商场空置率超30%是夸张了,但5%的警戒线早破了。"一位商业地产老兵私下说,"核心商圈还能熬,郊区商场才真叫绝望。
突围的商场做对了什么?南京西路一栋老旧办公楼改造后变身"长寿旭辉里",塞进精品店、共享会议室和亲子空间,入驻率飙到90%,午市翻台三次。政府也在出手,今年工作报告首次提出"盘活商办用房",还启动"千企千楼"计划,想帮1000家企业对接1000栋空置楼宇。6月刚出台的新政策更明确:支持把码头仓库、老厂房改成特色街区,连"夜市摆摊"都被写进文件
路过七浦路老兴旺商场时,瞥见玻璃门上歪歪扭扭的招租启事:"免房租!只交物业费!"鲜红大字像最后的求救信号。不远处,新七浦的老板娘正忙着给模特换装,真丝裙子在阳光下泛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