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医院医保违规被罚 1301 万,罚单背后的基金守护战!
2025-09-25

9 月 16 日,信用中国(黑龙江)平台公示的一则行政处罚信息引发医疗行业震动: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一医院因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被处以 1301 万元罚款。这笔相当于医院 2024 年收入预算近三成的罚单,成为当地医保基金监管史上的标志性案例,也向所有医疗机构敲响了合规警钟。

 image.png

作为伊春地区的核心医疗机构,始建于 1957 年的伊春市第一医院(含伊春市儿童医院)是当地唯一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公开信息显示,这家医院占地面积达 2 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 3.5 万余平方米,开放床位 596 张,年接诊患者超 30 万人次,年住院病人达 2 万余人次,承担着区域内主要的医疗服务职能。其发展历程中更有 "一年从二甲跃升至三甲" 的行业传奇,曾被视为地方医疗发展的标杆。

 

此次高额处罚的依据源于《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该条款明确列出了定点医药机构的七类违规行为,包括分解住院、过度诊疗、重复收费、串换药品、将非医保费用纳入结算等,一旦造成基金损失,将面临 1 至 2 倍罚款,情节严重者还将被暂停相关科室医保服务。从 1301 万元的罚款金额推算,该院造成的医保基金损失约为 650.5 万元,且因情节严重被处以顶格 2 倍罚款,这在地方同级医院的处罚案例中较为罕见。

 

医保基金被称为 "老百姓的看病钱、救命钱",其安全直接关系民生福祉。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均在强化医保基金监管,针对医疗机构的违规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像伊春市第一医院这样的三甲医院被罚,并非孤例。此前海南省人民医院就曾因过度检查、重复收费等问题被罚 1506 万元,而多地医院也因类似问题受到处罚。执法人员指出,三甲医院作为区域医疗龙头,本应在基金使用合规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其违规行为更具负面影响。

 

此次处罚的力度从财务数据中更显震撼。伊春市人民政府公开的 2024 年单位预算显示,伊春市第一医院全年收入预算仅为 4330.17 万元,1301 万元的罚款占比高达 30.04%。这意味着医院需要动用近三分之一的年度预算资金缴纳罚款,可能对其设备更新、人员培训、服务升级等正常运营造成显著影响。业内人士分析,如此重罚体现了监管部门 "零容忍" 的态度,打破了部分医疗机构 "违规成本低于收益" 的侥幸心理。

 image.png

从全国范围看,医保基金监管正进入精细化阶段。《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实施以来,"飞行检查"" 交叉检查 " 等手段不断升级,针对重复收费、串换诊疗项目、过度诊疗等高频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持续加大。仅 2025 年上半年,全国就有多家医院因医保违规被处罚,罚款金额从数十万元到千万元不等,形成了强有力的行业震慑。

 

此次伊春市第一医院被罚事件,再次明确了医保基金使用的红线。法律专家强调,医疗机构无论等级高低,都必须严格遵守诊疗规范,确保医保资金用在 "刀刃上"。《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不仅对机构违规作出处罚规定,对直接责任人员也可暂停医保结算资格甚至吊销执业资格,这意味着违规成本已传导至具体操作人员。

 

目前,伊春市第一医院尚未公开回应此次处罚及后续整改措施。按照监管要求,医院除缴纳罚款外,还需全额退回违规使用的医保基金,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整改。业内推测,监管部门后续可能还会开展 "回头看" 检查,确保整改落到实处。

 

这场千万元罚单引发的行业震动,正推动更多医疗机构重新审视医保合规管理。在医保基金监管持续收紧的背景下,如何在保障医疗质量的同时严守基金使用底线,成为所有医疗机构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而此次处罚案例,也为守护好群众的 "救命钱" 提供了生动的法治实践样本。